执法司法信息共享的试点报告
作者:钱 聪 发布日期:2023-01-19 15:29 新闻来源:湖州市人民检察院 浏览次数:

执法司法信息共享,是浙江提升政法治理效能的八个跨部门跨领域制度之一。2021年12月9日,湖州被省委政法委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执法司法信息共享试点市。一年来,湖州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在数据归集扩面提质、场景应用聚焦实战、制度理论同步跟进等方面不断发力,初步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执法司法信息共享经验。

数据归集聚合力

在湖州市执法司法信息共享指挥中心数字大屏上,一张全域可视化数字共享地图清晰可见。这是执法司法信息共享“驾驶舱”,舱内展现了“1+1+2+N”整体架构下全市执法司法数据实时归集交互的情况。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湖州统筹建立了1个执法司法云数据中心、1个信息共享平台、2个数据归集仓(政务云和政法云资源)以及N个应用场景,共同形成了“1+1+2+N”的整体架构,为推动法律监督及社会治理模式系统性变革奠定了基础。

数据归集是信息共享的基础。湖州法院、检察、公安、司法等部门不断健全完善共享与需求两张清单,以需求促归集、以归集促共享、以共享促应用,推动数据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目前,全市共39家单位参与执法司法信息共享,归集相关数据近6亿条,其中《浙江省政法信息资源共享目录(3.0版)》数据共享率达73.3%。

同时,湖州积极扩大数据获取范围,沟通协作争取省级数据回流,已获取省司法厅信息1万条,与省林业厅初步达成全省有关林业数据共享意向,与省农科院数字农业研究所达成农业耕地信息查询原则意见,推动耕地修复等重点数据共享。

海量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形成治理成效。数据运用、线索转化,才能唤醒“沉睡资源”,形成治理合力。为此,湖州聚焦实战实效,打造了社区矫正对象行政处罚协同、“两山”协同智治等一批应用场景模型和多跨协同应用,解决了一批社会治理难题。

为有序推进信息共享和规范使用,湖州不断加强数据管理、持续优化共享路径,通过研究发布信息共享评价指数机制,制定执法司法信息共享地方标准,出台包括数据安全管理、信息共享数据归集、数据共享协作机制、数据使用和管理等12项制度成果,牢牢守住数据安全底线。

类案监督提质效

今年2月,湖州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在缓刑社区矫正期间因赌博受到异地公安机关的行政拘留处罚,但因执法司法单位之间信息流通不畅,导致社区矫正机构未能按法律规定撤销其缓刑,为其提供了实施诈骗再次犯罪的机会。

进一步调查发现,因刑罚执行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流转不及时、大量案件需要人工审查等问题,刑罚变更执行不当常有发生。

为消除信息壁垒,湖州市检察院与市司法局合作共建了社区矫正执行同步审查场景,加强社区矫正执行监管力度。该场景以社区矫正人员、服刑人员、行政处罚、减刑假释案件等信息为基础,通过数据的自动更新和碰撞筛查,及时发现监督线索。自上线运行以来,已发现并移送社区矫正人员行政处罚信息1900余条。

“在常态化信息共享、协同工作机制的推动下,事后审查变成了事前防范,人工排摸变成了数字预警,个案办理变成了类案监督,社会治理效能得到了全面提升。”湖州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梅旗华说。

依托执法司法信息共享,从个案办理迭代升级为类案监督的案例在湖州不断上演。

去年8月,长兴县检察院在一起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中发现,因未依法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导致部分证据灭失,给此案的办结产生了一定影响。为解决此类案件发现难、取证难、救助难的问题,湖州市检察院联合公安、卫健等部门构建“医疗领域强制报告‘一件事’场景应用”,给予未成年被害人最大限度的司法关怀与呵护。目前已归集涉未异常诊疗记录500余条,监督立案11人次,发出督促监护令9份、行政检察建议1份。

吴兴区检察院则构建了涉毒人员数字画像监督线索研判系统,利用涉毒人员身份信息、社交账号信息、金融交易信息等进行“数字画像”,揪出涉毒人员关系网,强化涉毒犯罪领域法律监督,并向洗钱等关联性犯罪监督延伸,实现全链条打击。

突出特色治生态

今年6月,全国首例违法使用“COD去除剂”污染环境案件在湖州宣判。据悉,环境类案件因具有违法行为隐蔽性强、证据固定难度大、涉案边界认定复杂等特点而不易破获,该案成功突破的关键在于“两山”协同智治应用。

该应用由湖州市公安局打造,共汇集了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5.8亿条,实现了涉环境领域数据信息全量共享。办案人员整合来自生态环境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公安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数据,在碰撞分析中找到了破案的关键线索。

这是湖州把握试点契机,突出地方特色,探索生态环境执法司法协同保护路径的生动实践。

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多家单位打造了全国首个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线、以数据共享为基础的多跨场景应用——“法护生态”集成应用。该平台上,各类生态环境办案数据汇聚融合、重大线索互联互通、案件信息实时共享、疑难问题共商互助,推动生态环境问题信息从碎片化转变为集约化,生态执法办案过程从即时性转变为全程留痕,环资案件裁判标准从不统一转变为规范统一,大大提高了生态环境问题事前感知、事中化解、事后监督的质效。

安吉县检察院还搭建了生态公益林保护专项监督应用场景。通过对公益林地籍信息、公益林补贴发放清单、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刑事处罚案件信息等数据进行综合编码分析,在全市范围内查实了不当领取公益林补贴人员77人,涉及林地500多亩。如今,该应用已成为检察机关督促行政机关组织当事人补植复绿、加强补贴发放监管、完善公益林管理、健全护林员管理的“好帮手”,推动公益林资源得到更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