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奉化:检察公益诉讼督促规范文身服务
浙江检察网宁波讯 “开始我感觉文身很酷,一时冲动文了之后我就后悔了……”近日,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检察院回访了部分涉案未成年人,进一步了解文身对他们学习、生活的影响,并为他们提供相关法律解答,同时对公益诉讼督促规范文身服务情况进行“回头看”。
2023年5月,奉化区检察院未检部门在办理一起未成年人聚众斗殴案时,发现有多名涉案未成年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文身,这让检察官格外关注。检察官随即查阅了2023年以来办理的涉未成年人诈骗、盗窃、聚众斗殴等多类不同罪名刑事案件,尤其是近两个月的在办案件,发现竟然有10余名涉案未成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文身,且较多是满臂、满背的大面积文身。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早于2022年6月已印发《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对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提出系列举措,更是严格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承办检察官认为辖区内部分文身店违规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的行为,不仅危害未成年人的身体权、健康权,影响其发展,同时侵犯了不特定未成年人的公共利益,于是对该公益诉讼线索立案调查。
“你是什么时候去文身的?文身店有没有核实你的年龄?”在调查过程中,承办检察官先后询问了多名涉案未成年人,详细了解他们文身的原因、时间、地点等情况,并了解文身以后他们的心理状况以及文身对他们的影响。涉案未成年人均表示文身店老板没有询问其年龄,还有一些涉案未成年人与文身店老板认识,老板明知其为未成年人,依然提供文身服务。甚至个别文身店的文身师本身还是未成年人。一些涉案未成年人觉得文身可以让自己看起来更加不好惹,同时,他们也表示身边还有不少未成年朋友在文身,甚至有不满十二周岁的,仿佛在他们看来这也是追求“时尚”“个性”的一种表现。
经过初期询问后,承办检察官对辖区内文身店进行实地走访调查,重点针对几家违规提供未成年人文身服务的文身店进行排查,发现部分文身店甚至没有取得营业执照和相关卫生许可,更不用说按照规定在店内显著位置标明不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的字样。部分文身店负责人、文身师表示一般不会对提供服务对象的年龄等问题进行核实,或仅是象征性地口头询问,哪怕在明知是未成年人的情况下也默认为其提供文身或者清洗服务。还有一些店面,其登记经营范围是美容服务,并没有取得文身许可,但也存在违规提供未成年人文身服务。在实地走访过程中,检察官还遇到了一些未成年人前来文身。
调查中,承办检察官还专门向具有专业知识的卫生专家咨询文身、清洗等行为对身体的危害以及文身工作所需的相关卫生许可和资质。许多文身的涉案未成年人均表示对文身行为感到后悔,想要清除文身却始终难以清理干净,哪怕反复治疗多次也依然残存痕迹,而且他们已经深刻感受到文身所带来的负面评价标签效应,已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社交等。
由于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认知和辨别能力较弱,自护能力不足,对文身给自身成长和未来发展带来的影响缺乏预见和判断,但部分市场主体却对未成年人文身予以放任,违规为不特定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导致众多未成年人身体权、健康权受到侵害,且该侵害行为具有持续性、反复性,侵害结果和范围可能随时扩大,严重侵害社会公共利益。2023年5月中下旬,奉化区检察院邀请相关部门进行磋商,针对部分文身店违规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未取得相关执照和许可、文身师没有资质等问题提出整治建议。相关部门对此格外重视,随即排查辖区内文身行业存在问题并开展整治行动,针对部分文身店相关违规行为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并明确要求按照《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相关规定,在店面显著位置标明不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对未成年人要求文身的不予提供服务并进行劝阻。同年6月至8月,奉化区检察院联合相关部门对文身店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开展“暑期法治行”活动守护未成年人健康,对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娱乐场所开展专项监督。9月,奉化区检察院联合公安、文广等多部门印发规范相关娱乐场所经营管理和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行为的意见。
10月以来,奉化区检察院进一步开展“法治进校园”、“未检主题开放日”、“直播法治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活动来宣传普及未成年人的健康教育以及相关法律知识,与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志愿者、医护、律师等专业人员一起,通过“线上+线下”专题宣讲答疑解惑,不断强化未成年人法治宣传,帮助未成年人树立健康成长的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