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台州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李圆明同志
反贪局处于反腐败的第一线,而李圆明,就处在反腐败斗争的风口浪尖。
李圆明,男,1972年12月出生,法律硕士,1997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同年进台州市人民检察院,先后在公诉处、侦查监督处、反贪污贿赂局工作,现任台州市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副局长。金秋十月,李圆明获得了台州市第二届“十佳检察官”的荣誉。
反贪局长,令不轨者心惊胆战,在常人眼中既风光又神秘。李圆明是一个非常不事张扬的人。他很清楚,反腐败事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这是一项埋头苦干的事业,因此,外界很少知道李圆明是怎样的一个人。
这是一名为了党的反腐败事业默默耕耘的检察官。近3年来,李圆明主办了玉环县原副县长郑友煊受贿案、台州市电业局原局长赵元飞受贿案,组织查办了台州市公安局缉毒支队原大队长江云秋受贿案、台州市横远律师事务所原主任律师许玉聪行贿案以及由此引起的台州市中级法院原法官王建宏、虞林军、金海斌等受贿串案,参与办理了台州市盐业局原局长郑经藏受贿案、三门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吕继军受贿案、玉环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许福清受贿案、玉环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吴昌文受贿案、天台县政协原副主席李晓平受贿案、温岭市政协原副主席朱国栋受贿案、台州市重点办原主任杨万利受贿案、临海回浦中学原校长郑郁受贿案等等。这些案件,哪一个不是犹如重磅炸弹,在当地引起过强烈反响呢?
去年进检察院的小赖,是这样评价的:“李局责任心特强,组织交给他的任务,没有一项他不是成功完成的。”反贪污贿赂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如果腐败分子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和国家会丧失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灾难。作为战斗在一线的反贪人员,李圆明经常与同事讲,对腐败分子决不能手软心慈,如果我们对腐败分子手软心慈,腐败分子就会更加猖獗,更加变本加厉。所以无论是他自己经办的案件也好,还是协助办理的案件,他都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一查到底。
人民群众痛恨腐败者,因此对反贪工作也寄于了厚望。随着反腐败的深入开展,法律对侦查机关、侦查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条件越来越苛刻,而作案者手段却越来越诡秘,各种侦查手段、侦查措施已跟不上腐败形势的发展。面对这些不利条件,李圆明坦陈:这实际上是侦查人员的观念问题,客观上现在的法律及各种司法解释对侦查的要求确实比以前严,束缚性的规范也比以前要多得多,但难道现在办的案件就比以前少吗,答案肯定不是,就拿台州市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数与以前比,肯定要比以前多得多,这是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关键还是人的问题,也就是你想不想办案的问题。只要你主观上想办案,客观上又有能力办案,两者同时具备的话,案件量肯定能上去。至于你说这个办案要求太高,那个办案束缚太多,这不是制约办案的根本性因素,办案人员只要做到闲时充电,案件卡壳时多动动脑子,发挥一下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办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衡量一位侦查人员优秀与否,其中一项很重要的考量指标就是他的案件突破能力。俗话说得好“只要不开口,神仙难下手”。有哪个腐败分子会爽爽快快地交待出问题呢?李圆明却有这样的本领,不少犯罪嫌疑人这样说:“你们把李局长叫来,我只对李局长一个人说。”为什么?因为他们信任李圆明,李圆明把握住了他们的心理状态与交流技巧。纵观台州市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历年来所办理的大要案,嫌疑人口供的突破几乎都与李圆明有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组织查办台州市公安局缉毒支队原大队长江云秋受贿一案中,李圆明碰上了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江云秋也曾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侦查人员,办理过温岭、黄岩等地的黑社会案件,担任过追捕组组长,反侦查能力超强,审讯一度陷入了僵局。李圆明主动请缨,接手该案,及时转变思路,调整策略。在与江云秋的对垒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声东击西,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打消了江云秋的侥幸心理,不仅成功查清了江云秋个人的受贿问题,还牵出律师许玉聪行贿案件,为接下来查办台州中级法院法官腐败案奠定了基础。李圆明比较讲究“四两拨千斤”的技巧,与他一起办案的同志也常说李圆明法律功底比较深,办案有一套。每次案件遇到困难,商量对策时,李圆明的方法总是比较多,思路也比较开阔,且效果也比较明显。如在办理赵元飞受贿案时,每次面对赵元飞的拒供、翻供,李圆明总是显得不慌不忙,运用高超的谈话水平,让赵元飞的交待水到渠成。用李圆明自己的话讲,这就是斗智斗勇,智慧与勇气在特定场合、特定环境下能发生变化的,关键是看你办案人员怎样营造。
反贪侦查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斗智斗勇的工作,也是一项体力活,有时甚至还要冒生命危险。搞过反贪工作的人都知道,每次案件一接手,由于工作的需要,审讯人员就不分白天黑夜,正常的生物钟完全颠倒,每天除了看守所还是看守所,成天面对的就是犯罪嫌疑人,生活非常单调。碰到有些难缠的案件,审讯工作可能要持续几个月,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在异地办理许玉聪行贿案后,同事们一边想法突开口供,一边四处奔波调查取证,个个憔悴不堪。当李圆明他们办完这个案件回单位的时候,平时帅气的他变了个样,局里的小姑娘惊呼:“李局怎么变成小老头了!”小孩、家人受李圆明的委屈就更不用说了。就在前不久,孩子住院一个星期,妻子整天都陪在那里,李圆明却只去过一次,爱人气得不理他。孩子眼泪汪汪的问李圆明:“爸爸,我是不是你亲生的?”“云娜”台风来的那一年,李圆明他们正着手黄岩亿嘉房地产案,当时正好叫来了一名行贿嫌疑人,如果不在规定时间内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就可能错失侦破案件的良机。于是,当“云娜”肆虐,大家都在安全地方躲避台风的时候,李圆明他们却开着车奔驰在黄岩往椒江和三门的路上,设法去寻找一个个证人。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只有一棵棵行道树,抵挡不住台风的强力,被摧倒在地,有些甚至倒在急驰的警车前。驾驶员小李后来想想很害怕,说不准连车带人就被哪棵树压扁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跟着李局干活,就得是个“拼命三郎”。
工作上的苦,细细咀嚼还能咽下,当攻下一个个大案时,虽苦犹甜。生活上的苦,有着妻儿的理解支持,李圆明还能扛着。最让李圆明感到难受的,是周围人对他的不理解。他很清楚,工作成绩越大,得罪的人就越多,甚至让人记恨一辈子。比如在办理某法官受贿案时,来自各方面的招呼多,李圆明感觉压力特别大,但是,该落实的每一笔数额,他没有一笔不落实,该取的每一个证,他没有一个不去取,从来没有因为抹不开情面而纵容犯罪。当人之常情与办案原则发生冲突时,李圆明选择的是原则,为此他得罪了亲戚、朋友、同事。反贪事业的惊风骇浪,让他的每一天过得都不平淡。
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一“得罪人”的事业,就要坚持职业道德,李圆明相信,人民群众是拥护这一光荣事业的,所有的付出,终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因为工作出色,李圆明两次获台州市人民检察院嘉奖、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他承办的台州市电业局原局长赵元飞受贿案被浙江省检察院评为全省侦查“十大精品”案件之一,台州市检察院反贪局因该案被浙江省检察院记集体二等功。
成绩属于过去,反贪工作任重道远,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相信李圆明将来在反贪工作岗位上会结出更大的硕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