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钱江源头

————寻访我省人民检察的起点

作者:倪集华 发布日期:2012-04-05 09:39 新闻来源:浙江省人民检察院 浏览次数:

  我省西部顶端连绵群山中的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是我省母亲河钱塘江的发源地开化县。去年以来,我对这里予以了极大的关注。

  一、为什么要寻找我省人民检察的起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自从承担了编纂《浙江通志·检察卷》的任务后,我的脑海里就出现了许多问号。由于以前对我省检察的历史基本上没有什么研究,其产生和发展历程中的许多问题如云山雾罩般朦胧不清。
  编写志书要求从事物的发端开始入手,那就不能不涉及民国时期。当时,除了民国政府有检察之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中也设立了检察机构实行过检察制度。这与发端于清朝末年延续到民国的检察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是当代我国人民检察的源头。
  关于人民检察的诞生问题,这些年来高检院已经研究得比较清楚。其标志就是:在1931年11月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设立了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同时,中央苏区要求省、县、区三级都要设立工农检察部,城市设工农检察科;还在国家政治保卫局内设有检察科,专门对反革命案件行使检察职能。1932年2月又成立苏维埃临时最高法庭,省及省以下苏维埃审判机构称裁判部,实行检审合一,内设正副检察长各一名,县裁判部设检察员一人。另外,“在新区,即在一切暴动时期的地方和红军新占领的地方,组织临时的政权革命委员会,在革命委员会下设立肃反委员会,兼负检察、审判职能。” 除了中央苏区外,其他一些地方苏维埃政权也有承担检察职能的部门或人员。这些都是人民检察发端时期的源和流。从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八十年前人民检察艰难创业和不懈探索的历程,是当今人民检察事业能够生机勃勃不断地创新发展的取之不竭的精神传承和强大动力之一。
  检察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检察事业只有在人民民主政权实际控制区域以及人民军队中才能存在和发展。因此,从全国各省看,其人民检察事业的起点,是根据当地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时间而先后不一的。那么,我省作为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省份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存在过一些我党建立的工农民主政权。这些政权中有无实行过人民检察制度呢?有无设置从事检察工作的部门或者人员呢?如果有的话,是哪些地方?最早是哪里?这些问题,不但与编纂检察志有关,而且关系到我省人民检察的历史传统,自然而然沉甸甸地摆在面前。

  二、为什么要去开化县寻访?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为此,我着手查阅党史资料了解基本情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省的苏维埃政权大致有:1928年5月,宁海县委在省委领导下,以宁海县农民武装为基础,联合临海、天台县的武装,占领了宁海重镇亭旁(现属台州市三门县),宣布亭旁革命委员会成立,这是我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之后,1929年12月,缙云县成立苏维埃政府;1929年12月,浙南革命委员会在永嘉西内溪下成立;1930年永康县成立苏维埃政府;1930年8月,天台县革命委员会成立,等等。 我省这些工农政权虽然此起彼伏,但由于当时斗争的残酷,没有建立相对稳固的根据地,成立不久即都告失败,存在时间短则数日,长的也不过数月。因此,下设机构很不完善,基本上没有设立法制机构,也就不可能有检察工作。
  随着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我省苏维埃政权建设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主要是在闽浙赣省苏维埃的领导下,在浙赣交界处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苏维埃运动。
  但是在1934年工农红军撤离根据地以致中央苏区特别是闽浙赣苏区丧失后,我省与江西、福建、安徽省交界的一些区域成了红军的游击区。尽管也建立过一些人民民主政权在坚守斗争,但由于处于游击战争状态,存在时间都是在数月之间,组织机构都很简单,检察工作基本上无暇顾及。
  在我省这些苏维埃政权中,开化县显得有所不同,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方面是既有在本县境内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如1936年8月至1937年10月在浙皖特委领导下建立的开化县苏维埃政府;又有与相邻县共同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如1932年在闽浙赣省苏维埃领导下建立的化婺德中心县苏维埃政府。另一方面是既有县级的苏维埃,又有区级的苏维埃。如德兴县苏维埃下属有开化区苏维埃;化婺德县苏维埃下属有开化特区和化玉特区两个苏维埃政府。
  开化县的苏维埃政权不是孤立产生并存在的,它属于闽浙赣苏维埃的组成部分。当时,闽浙赣根据地是全国比较稳固且存在数年的六大根据地之一,其苏维埃政府的下设机构与中央苏区很接近,其中的工农检察部、裁判部、政治保卫局等法制机构,与中央苏区相同。
  另外,文献资料中明确记载,不但闽浙赣省苏维埃所属各县苏维埃的下属机构基本与上级对应,而且不少县以下的区级苏维埃也同样设有工农检察部、裁判部等承担检察职能的机构。闽浙赣省苏维埃在通报省苏维埃组织变更情况的同时,就通令各县各级苏维埃“要遵经中央政府颁布的组织条例,重新改变苏维埃的组织。” 如闽浙赣省苏维埃所在地的横峰县苏维埃政府“1932年11月,县苏维埃政府设执行委员11-13人。委员会改称部,先后设立有……裁判部、工农检查部……。” 
  据此,我初步推论:闽浙赣根据地是我党早期建立人民政权的地方,与中央苏区一样存在过工农检察部和在裁判部内设置过检察人员。开化县的苏维埃政权必然受到闽浙赣苏维埃法律制度的影响,具备建立人民检察机构实行人民检察制度的条件。如果开化县的苏维埃政权像闽浙赣根据地其他县一样建立过工农检查部、裁判部以及政治保卫局,那就很可能是我省人民检察起点的地方。我为这一想法时而激动,时而困扰。我不断查阅资料但找不到肯定的答案,还是到当地去查访一下吧。

  三、初访有什么收获?
  ——“落叶满空山,何处觅行踪”
  去年4月,我为此专访开化。在向县检察院领导说明来意后,他很高兴,当即拿出一本2009年底出版的《开化检察志》送给我们。我有点惊讶,继而感动,再而感叹:编写《检察志》是一件化钱耗时费力的事情,全省80个基层院,至今为止已经编写出版《检察志》的不过十几家,目前在编的也不到十个。开化县地处我省边远,经济实力在全省并不算强,开化县院在全省基层院中属于小的院,能够办成这件事殊为不易。这也说明,检察文化建设并不与当地检察院大小和经济条件等成正比,而全在于院领导对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视,在于对自身发展历程的珍惜,在于检察干部对检察事业的热爱。
  顺手翻阅《开化检察志》,看到其中记载:“开化是革命老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四月下旬,开化一区苏维埃政府成立,┄┄近5年时间,县区苏维埃政府相继设立裁判部(临时司法机关),受赣东北省(后易名闽浙赣省)裁判部和同级苏维埃政府主席团双重领导,采取司法、行政合一制,兼理审判工作和司法工作。裁判部处决乡保长23人,土豪劣绅81人,叛徒12人。” 这就更引起了我的兴趣。
  由于主要编写者已经退休不在当地,不能进一步了解具体情况,我们就去走访了县党史办。他们很自豪地告诉说,开化县作为革命老区,一直以来对党史整理研究很重视。但是对于我们想了解的关于人民检察的情况,却抱歉地说,他们研究的重点放在党的建设和对敌斗争上,而对于在法制方面的内容,掌握的史料很少,也没有深入的研究,难以提供有关人民检察方面的情况。
  应我们要求,他们捧出一叠叠纸张大多已经发黄的档案材料让我们查阅。仔细翻遍材料,虽然看到有关于苏维埃裁判部的记载,但终究找不到开化县建立过工农检察部的明确记载。但其中一些史料还是引起了我的思考。如1933年3月11日《检阅各县裁判部工作决议——闽浙赣省第二次各县裁判部长联合决议之一》中指出“有些县裁判部组织没有充实起来,检查员、书记都没有(余江、万年、乐平)。区一级裁判部,有许多区还未成立。县裁判部也没有很好的指示和督促他们的工作。” 这就是说,当时虽然规定各县区苏维埃的裁判部要设立检察员,而有些县却没有设立。那么,开化县苏维埃的裁判部究竟有没有检察员呢?我心中没底,觉得要进一步深究
  第一次寻访只是初步的了解,虽然未能一下子找到我们希望的内容,但仍然留有悬念,继续寻找的希望仍未断绝。当我们向检察长告别时,委托他对此予以重视,进行仔细查证,要有确实史料来作出回答。他表示要好好了解,如有发现,不仅是开化县的自豪,更是能够为浙江省人民检察发展史添上浓重的一笔。

  四、二访有什么进展?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赣省苏维埃的中心,位于距离开化县不远的西南面。当地有一位老同志对革命文物和党史资料等颇有收藏并有专门的研究。我为了解这段历史中有关我省的情况,曾去那里向他们当面探询,并请他们留心涉及我省的资料。去年6月,他们来电话说收集到一些资料,不知对我们是否有用?于是我便赶去查看。
  回省有好几条路途,为了几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我特地绕个小弯再到开化县去作些了解。
  在开化县党史办座谈,又找到一些资料。根据闽浙赣省苏维埃特别是开化县周边县苏维埃都有工农检察部、裁判部的情况,大家分析认为,开化县部分区域受到闽浙赣省苏维埃的人民检察制度的覆盖是确定无疑的事实。但任何历史事实的结论要从可靠的史料中得出,虽然对此已有内心的确信,但无奈手中没有能证明本地苏维埃政权设置过检察机构的直接证据。即使曾经有过,但现在可能已很难寻找了。眼见得结果就要呼之欲出,却像是还要考验我们的诚心和毅力。这真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大家为此唏嘘不已。

  五、三访有什么成果?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回来后我反复查资料不断向他人请教,却总是找不到头绪。就在渐渐迷茫失望时,在今年初召开的全省检察工作会议上,我遇见开化县院孙副检察长。他告诉我,县党史办找到一些新材料可能有点价值,邀我再去看看。3月下旬,我与衢州市院研究室主任范水姣等人又赶了过去。在县党史办,余善清主任拿出他耗费大量精力专门翻寻材料的一些材料并作了说明。这些材料要比以前的更进了一步,尤其是其中有一份上世纪六十年代对土地革命时期老同志的采访记录,明确讲述了当年化婺德中心县苏维埃区苏维埃下属的化玉特区苏维埃政府设有工农检察部和裁判部等机构的情况。 真是苍天不负有心人,“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我们对余善清主任的不懈努力和细致作风表示由衷的感佩。有了这份有力的佐证,开化县是我省人民检察起源地的问题终于撩开了面纱。

  六、能得出什么结论?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对于我省人民检察的起源问题,现在能够寻找到的历史碎片已经残缺不全,因而弥足珍贵。要将其本来面目恢复如初,总会有多多少少欠缺之处。尽管有了一些可以评说的依据,但不敢说全部的事实都已明确无误。这里仅是个人一家之言,仅是一个基本轮廓,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个思路,以此为出发点去再发现、再认识,从而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真实。
  通过三访开化,现在可以得出结论:
  1、闽浙赣根据地与中央苏区一样建有检察制度,建立过工农检察部、保卫局和在裁判部内配备有检察人员。开化县部分区域属于闽浙赣根据地的组成部分。自1930年德兴县苏维埃政府建立德兴开化区时,其政治制度包括工农检察、裁判及政治保卫等制度开始延伸到我省开化县部分区域。到1933年化婺德中心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开化县以及常山县部分区域直接在县苏维埃管辖范围内,受到闽浙赣省苏维埃人民检察制度的影响乃至覆盖是确定无疑的事实。可以说,开化县以及常山县部分区域(主要是与江西省德兴县、玉山县相邻区域)是人民检察制度在我省的首个实行地,也是土地革命时期我省的唯一实行地。
  2、德兴县苏维埃政府和化婺德中心县苏维埃政府中都设立了具有检察职能的机构。尽管这两个县的苏维埃政府机关所在地在德兴县地界,但其行政管辖包括司法管辖覆盖了我省开化县以及常山县的部分区域。鉴于这一特殊性,这两个县苏维埃政府就不仅仅属于现在的某一个县,而是相关邻县各自部分区域共同建立的政府,理应视同于开化县曾经存在过的政府,其机构也是同样。因此而言,这两个县的苏维埃政府特别是化婺德中心县苏维埃政府工作机构中的工农检察部、裁判部和保卫局,同样属于开化县曾经拥有的检察机构。 
  特别是,德兴县苏维埃和化婺德中心县苏维埃政府下属的区级苏维埃政府同样建有工农检察部和裁判部。1932年12月德兴县苏维埃在通报县苏维埃组织变更问题的同时,通令各区立即变更组织。 另据1960年5月对当年革命老同志程玉林等人的采访记录,可以肯定的是,包括开化县和常山县部分区域的化玉特区苏维埃政府下设有工农检察部和裁判部。 可以推论的是,同时在一个县领导下的开化区苏维埃与化玉特区相邻,其组织结构应与之相同。
  3、既然化婺德中心县苏维埃政府是三个县各自部分区域共同建立的政府,其各机构工作人员自然主要由该区域内包括开化县的同志中产生,工农检察部、裁判部和保卫局也不例外。尤其是开化一区和化玉特区苏维埃的机构,工作人员从本地产生的可能性更大。但究竟有没有本地人或者我省人员当时作为检察人员承担工作呢?尽管目前并没有找到确实的依据,但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这些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究。
  写到这里,我仿佛看见,80年前,在浙赣交界山区云深雾重的崎岖小道上,工农检察员正在匆匆行走,去接受群众举报,去调查贪贿腐化;在乡村简陋的泥墙平房里,认真讨论和仔细审理案件┄┄他们以初创的人民检察工作,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而奔波操劳,给我省人民检察留下了值得永远珍藏的精神财富。可以告慰他们的是,当年筚路蓝缕起步的我省人民检察事业,就像钱塘江一样从西部山区开始发源,经过千回百折终于形成了浩荡的大江,已经奔腾汇入了辽阔的海洋。
  于是,我不惴浅陋,将这段寻访经过记下来——谨以此文缅怀我省人民检察事业开创时期的先辈们!


                      倪集华
                      写于2012年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