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培养模式提升年轻干警核心战斗力
作者:沈 瑜 发布日期:2020-05-28 08:36 新闻来源:慈溪市人民检察院 浏览次数:

浙江检察网慈溪讯 近年来,慈溪市人民检察院队伍年轻化趋势明显,截至目前,35周岁以下年轻干警共有58人,占全院干警总数的49%。“年轻干警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好,但思想多元,需要我们正确引导,帮助成长成才。”该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徐京发说。为此,该院出台《进一步加强年轻检察干警培养工作实施方案》,创新推出“3+2+1”培养模式,持续提升年轻干警的核心战斗力。


搭建“3”个学习平台,提升年轻干警理论水平

5月12日晚,慈溪市检察院八楼会议室灯火通明,“雏鹰课堂”又开讲了。该院第一检察部主任林战波作为主讲人正在向年轻干警讲授法律监督事项案件化办理和刑事案件法律监督线索审查要领。

“雏鹰课堂”是慈溪市检察院着力打造的年轻干警业务学习平台。今年年初,经该院党组审议通过上半年‘雏鹰课堂’培训计划,共安排18次培训,精选认罪认罚精准量刑、羁押必要性审查等18个检察工作难点热点问题,安排资深员额检察官为年轻干警授课,努力充实年轻干警检察专业知识。“‘雏鹰课堂’每次选择一个知识点详细讲解,能帮助我们年轻干警快速提升专业素养,获得感特别好!”去年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干警刘礼这样说。目前,该院正在谋划下半年培训计划,一些35周岁以下优秀年轻干警也将走上“雏鹰课堂”的讲台。

与“雏鹰课堂”的专业化职业化不同,去年主题教育期间,该院搭建“青年理论研习社”学习平台,旨在提高年轻干警政治理论素养,以高站位高标准为育人准则,定期组织全体年轻干警“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今年以来,“青年理论研习社”围绕着“党章年轻说”“疫情期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拒绝司法平庸主义”“青春正当时筑梦慈检行”等主题开展了交流活动,并邀请高检院一等功获得者、全国侦查监督业务标兵詹政洁分享成长成才经历,年轻干警的向一流看齐的争先得以进一步提升。

此外,该院以促交流补短板为主要目的,搭建了“列席会议”学习平台,通过列席检委会、员额检察官联席会议并独立发表案件处理意见等形式,帮助年轻干警迅速解决业务上的“疑难杂症”,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2019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各类“列席”活动20余次。


推广“2”套导师制度,提升年轻干警综合素质

“年轻干警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困惑需要及时引导,为此,我们采取‘一对多’组队方式,由我担任政治理论导师,通过召开座谈会、谈心谈话等方式,动态了解年轻干警的思想动态,解答年轻干警思想疑惑。”徐京发说。今年年初,为全面掌握年轻干警成长需求,徐京发主持召开了员额检察官座谈会和检察官助理座谈会,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30条。随后,该院召开专题党组会进行分析研究,并及时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年轻检察干警培养工作实施方案》。

员额检察官孙涛是慈溪市“好师傅”,他的“徒弟”贾文琴是2019年新进干警,从文书制作到讯问技巧,孙涛悉心教导着他的“徒弟”。像这样“一对一”结对方式在慈溪市检察院还有很多,该院安排业务竞赛成绩突出或被慈溪市总工会评为“好师傅”的资深员额检察官在业务上手把手“传帮带”年轻干警,将资深员额检察官办案经验丰富、阅历广泛的优势和年轻干警学习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优势有机结合,帮助年轻干警迅速融入环境、转换角色、找准定位,解决业务不熟、经验不足等问题。


建立“1”项评价机制,提升年轻干警实战能力

比技能、比实绩、比奉献,该院通过建立“三项全能”能力评估机制,营造导向明确的“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2019年以来,该院年轻干警荣获个人荣誉50人次,其中获省级以上荣誉17人次,26名年轻干警被评为宁波市检察机关骨干人才、雏鹰人才、宁波市检察调研人才(骨干),5名干警在宁波市微型党课竞赛和业务竞赛中取得佳绩,撰写的多篇理论调研文章在《中国检察官》等核心期刊发表。今年初,该院实施检察官助理办案情况通报制,将员额检察官指导检察官助理开展讯问犯罪嫌疑人次数、起草法律文书数、出庭公诉数及开展法律监督数等纳入检察业务数据分析研判范围之内,结合“慈检之星”年度评比,对工作突出的年轻干警进行表彰奖励,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建立结合积分制管理模式,鼓励年轻干警投身公益事业,增强年轻干警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2名年轻干警被慈溪市委组织部评为战“疫”先锋个人,以年轻干警为主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被评为慈溪市最美志愿服务组织。

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春媛说:“我院年轻干警占比高,有效激发年轻干警的潜力,快速提升年轻干警的能力,是我院当好“重要窗口”建设模范生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