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少年为打赏游戏主播竟成家贼
作者:潘颖佼 发布日期:2023-10-26 16:55 新闻来源: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检察院 浏览次数:

浙江检察网湖州讯   “现在已经不看游戏直播了,会想,但不敢看了,只想好好挣钱,不想再看到爸妈失望痛心的样子……”近日,检察官再次联系小陈询问近况,他努力打工、积极矫正的状态让检察官感到很欣慰。而一个月前(9月5日),小陈却因盗窃罪被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并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缓刑一年八个月,处罚金人民币六千元。


手机从“游戏机”变“观战机”

2022年,刚满16岁的小陈执意辍学,由于只有初中学历,未能找合适工作,便一直宅家打游戏,父母见状便安排他投奔同村老乡李某。李某在湖州织里经营着一家童装店,由于童装店一般都营业得比较晚,考虑到小陈还未成年,李某夫妇负责晚上关门,小陈被安排早起开门,白天就帮着店里烫衣服、包装衣服。由于在异地,小陈的父母给了小陈一部手机,方便联系。刚开始,一有空的小陈就拿着手机打游戏,但童装店的工作时间不集中,空闲时间比较松散,小陈渐渐从打游戏变成看直播打游戏“店里来活了,打游戏就不得不中断,不如看别人打,24小时都有人直播打游戏,里面的人打游戏的技术都不错,看起来也过瘾。”小陈说,每次父母打电话来,聊不上几句,就被他说有活要干敷衍过去,其实多数都是为了看直播打游戏。


“一打赏起来就控制不住了……”

“看到群里有人打赏,出于好奇也跟着打赏起来,一块钱是7个快币,看到精彩的地方,就会忍不住打赏个‘火箭’‘私人飞机’‘荣耀王冠’这种币值高的礼物或者道具……”在跟检察官回忆起自己的经历,小陈低下头,闷闷地说。而无论是“火箭”还是“荣耀王冠”,“道具”还是“礼物”,最后通向的都是人民币。

无疑“打赏”带给小陈一种全新的体验,以及更刺激观战模式。也正是从这时候起,小陈感觉自己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了。2022年5月的一天,小陈照旧早起开店门后,看到一楼小仓库内堆放的3万多件童装,便顺手牵羊200多件童装。后通过街头收童装尾单的小广告,联系上买家成功卖出“赚”了900元。小陈表示,偷卖童装来钱快,打赏也变得越来越“大方”,一打赏起来就控制不住了。


东窗事发打工少年成家贼

尝到甜头的小陈在之后的每一天都会刻意去一楼的仓库里查看有无堆放衣服,如果有就偷拿走几十件到一百件不等,并转手卖掉。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2月上旬店里停工。年末,李某照往年一样开始盘点库存,吃惊地发现近期制作的几款卫衣,每个颜色、每个尺码的数量都少了不少,估算了下大约有14000元的损失,李某以为遭了贼立马报案。侦查机关调取了店面附近的监控,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小陈,没想到这贼竟是“家贼”,而通过李某详细清点盘算与小陈微信转账记录的比对,盗窃数额竟高达92000多元。

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阶段小陈表示所有赃款已挥霍一空。“这孩子,这么多钱全充在这游戏直播里了。”看到充值记录的小陈妈妈又气愤又心疼。

“其实这个时期的孩子心智还不够成熟,对金钱消费缺乏判断力,对游戏更是缺乏自制力,很容易掉入虚拟浮华的‘旋涡’中。”承办检察官说道。吴兴区检察院邀请了心理专家针对小陈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并要求小陈的父母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小陈正确使用网络,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