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能够获得“全国模范检察官”这份荣誉,于我而言,既是无上的荣光,也是莫大的鞭策,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从检十六年,岗位变化,初心不变。回首过往,很想借用最近流行的一句话“可惜我文笔平平”,写不尽检察人内心的笃定,道不完检察人前行的勇毅,唯以怀揣法治初心,坚守检察情怀,继续向光而行。
筑梦刑检:一步一路皆坚定
2007年大学毕业,进入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我便与刑事检察结缘,遇到我的第一任导师——王宇飞副检察长,从如何进行讯问到证据分析,从撰写审查报告到手把手改起诉书,感谢他用言传身教让我的检察梦想启航,更重要的是,让我切身体会并传承了他对检察事业的这份热忱。
同事经常打趣,说我是个“锦鲤体质”的检察官,因为工作总能与“人生大事”撞个满怀。结婚第二天,我就回到了公诉席,那是十二年前全省第一起成功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案件,那一年我27岁,面对全国知名律师,不卑不亢、据理力争;产假期间,“1995.11.29”织里晟舍特大抢劫杀人案告破,当时案件因案发22年已超过法定追诉时效期限。当我看到朋友圈里,干了半辈子刑侦的老民警说“此案破,足慰平生”,也许是那一刻的震撼与动容,我主动申请提前回到工作岗位,一头扎进办案……
来时路,虽险阻,一步一个脚印,却也不曾退后半步。当我们证明取证程序合法的经验被刊登在《刑事审判参考》上,当潜逃22年的杀人案犯被最高检核准追诉判处死刑,当探索危废案件的证据标准被司法解释吸收,当在全国率先适用司法解释监督立案70余名诈骗共犯,当带领专案组成功办理重大黑恶案件,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优秀集体……这些热烈滚烫的日子,让我更加体会到检察工作的初心与意义,守望世间正义,得遇万家灯火、繁花满地。
履职为民:一枝一叶总关情
总有一些案件中的故事触动着内心,总有一枝一叶的小事牵动着情怀。我曾遇到一位母亲,她声泪俱下着哭诉:“孩子前不久才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不曾想在勤工俭学过程中误入歧途!”我也曾见到一位年过七旬的农村老人,他的老伴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却因肇事者一句无赔偿能力,使得他维权无门、生活陷入困境。
案件办的越多,我越发现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法律的价值更在于它是公平正义、定分止争的温暖传送。面对大学生犯罪,我们通过“云调查、云考察、云听证”,找准司法办案、保障学业、社会治理的平衡点,通过不捕、不诉与多元化帮教给了初犯、偶犯的10余名年轻人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们依托湖州市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联盟,开展检校合作,到学校开展就业涉法风险防范课程,获得同学们广泛欢迎。面对困难群众,我们坚持走基层,听民意,借力社会治理中心调解力量,促成事故责任方签署赔偿方案,同时外联慈善总会、爱心企业设立“检企暖心”基金,以“司法救助+社会救助”模式向老人发放救助金7万元。
当迷途知返的大学生与家人相拥而泣、当朴素的老人眼含热泪连连向我们致谢,我相信,我们输出的每一份力量,都牵动着民心,承载着信任,法治的温暖终将流淌进每一个老百姓的心里。
勇立潮头:一点一滴汇蓝海
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工作欣逢最好发展时期,也面临更高履职要求。2021年适逢数字浪潮扑面而来,我开始分管数字检察业务。面对新领域,我带领团队边学边干,建立数字专班、建强专业队伍、会商监督模型、研发监督应用,奋进数字“蓝海”检察新篇,无数个披星戴月的日子,由坚持凝结而成。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创新构建了“一库数据共享、一端融合治理、一体贯通履职”的三维工作体系,打造了“吴兴检察数智指挥中心”,通过业务协同、条抓块统、整体智治,推出系列数字检察成果。从获得全省推广的“黄赌毒”案件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类案监督模型、国有商铺租赁权网拍监督类案模型,再到入选全省数字检察S4一本帐的“民需检应·线索分析系统”,获评全省数字检察示范院,荣获全国数字检察一等奖的毒品漏诉漏犯模型……这一路,我们很幸运,遇到多位悉心给予指导的领导以及并肩作战的同仁;这一路,我们也很幸福,能够见证数字检察工作从点点微光到满天星光的发展变迁。
在检察机关当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下,我有幸获得个人的成长。感激前辈的足迹让我驭光前行;欣喜身后一大批风华正茂的后浪也正大步赶来。
未来正来,我想我们不必张望,只管怀揣初心,做薪火相传的接力者,做与时俱进的探索者,做脚踏实地的奋斗者,坚持以高质效检察履职,向着检察现代化继续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