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检察网嘉兴讯 承载着秀洲文化艺术与水乡意蕴,“农民画”已成为秀洲一张响当当的“金名片”。为打造独具特色的秀检文化品牌,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检察院充分结合地域特色,将秀洲农民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法治建设,为法治宣传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创意源泉。
4月8日,“秀水检韵·画语方圆”农民画专题培训班正式开班,当“检察文化”与“农民画”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这个培训班上,这个问题有了答案。
“农民画讲究色彩的饱满和艳丽,结合主题设计构图,最终呈现丰富的视觉效果和传播效果。”培训班邀请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秀洲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朱月祥担任授课老师,计划利用8天课程,为全市两级检察机关20多位检察干警讲解农民画创作基础、法治主题表达技巧以及实践创作方法。
农民画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朴实耐看,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之一。用农民画的形式宣传法治文化,老百姓“愿意看,容易懂”,可以极大提升法治宣传效果。培训班以实地采风、集中授课、创作实践等形式开展,借助农民画这一艺术载体,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故事,让法治精神在艺术共鸣中悄然深入人心。
“希望通过学习,能创新将法治元素、检察文化与农民画相结合,在创作中融入乡土风情、民间习俗,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老百姓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来自秀洲区检察院的顾嘉伟在参加采风活动后,由衷感慨。此次培训班的举办,不仅是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创新法治宣传途径的有益尝试。活动紧密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有效推动了检察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
秀洲区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叶哲峰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专业+艺术”的协作模式,积极组建“法治画者”联盟。该联盟将汇聚检察干警与农民画艺术家的智慧和才华,共同创作一系列具有农民画特色的法治作品,进一步丰富法治文化的表现形式。
同时,创新推动“农民画+党建”深度融合,构建“红色根脉+法治文化”交流互鉴平台,在矛盾调解、普法教育等工作中引入农民画创作,让艺术成为化解纠纷的“润滑剂”、法治教育的“新课堂”,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