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店账户遭“一刀切”冻结 鄞州检察破解"过度执法"困局
作者:武 泱 张文婕 发布日期:2025-05-19 17:35 新闻来源: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检察院 浏览次数:

浙江检察网宁波讯 “账户里十多万全部被冻结,货款付不了,工资发不出,金店生意差点陷入瘫痪。”河南南乐县某金店老板俞某某回忆起今年3月的遭遇仍心有余悸。由于一笔5.5万元的涉诈资金流入,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某派出所在未充分甄别的情况下,将其店铺账户内的十余万元资金全部冻结,而这已是该账户半年内遭遇的第二次“一刀切”式冻结。  

转机出现在俞某某通过浙江检察APP投诉后。针对这一线索,鄞州区检察院秉持“本地外地平等、大小企业同护”理念,立即启动涉企案件办理绿色通道。承办检察官介绍说:“我们当即联系商户详细了解情况,对接公安机关调取该金店近半年的账户流水、交易监控视频、进货单据等30余份证据材料,经过三天的连续奋战,最终确认账户内仅有5.5万元与案件相关,但系正常经营所得。”

依托宁波市级层面建立的“涉企刑事案件规范适用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协作机制”,该院在核查清楚事实后,立即向公安机关发出监督意见,公安机关随即在24小时内解除冻结措施,为这家小店保住了“生命线”。

“这起案件并非个例。”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该院已办理多起类似案件,发现部分公安机关存在“为办案方便”“宁冻错不放过”的执法倾向。为此,该院联合公安机关建立“线索即时分拣-48小时初核-多部门联合会商”协作机制,确保涉企违法冻结事项从受理到解冻全流程压缩至5个工作日,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损失。目前已帮助各类市场主体解冻资金超2000万元。

更让企业暖心的是解冻后的“售后服务”。该院联合工商联、商会建立“一案一回访”机制,及时回访解冻企业,根据企业需求出具《涉诉信息况说明函》,帮助企业消除因“冻结标签”衍生的融资受阻、投标受限等问题。同时,配套研发“e企诉清”数字化应用平台,集成个案指导澄清、暂缓信用惩戒、企业信用修复等司法增值服务,推动涉企执法从“案结事了”向“生态修复”升级,助力打造“解冻不难、发展无忧”的营商环境,目前已帮助20余家中小微企业澄清涉诉信息、修复企业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