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进基层 法治润民心

——“三式联动”绘就阳光司法新图景

作者:杜依宁 发布日期:2025-05-27 14:33 新闻来源: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检察院 浏览次数:

浙江检察网衢州讯 花园之名,不止于方寸绿意;小案之重,关乎万家灯火。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检察院花园检察室以“法润民生”为笔,以“枫桥经验”为墨,在119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勾勒基层法治图景——这里既有“检察+调解”绘就的矛盾化解新路径,也有“小案精办”守护群众的获得感。从村社邻里纠纷纾解到涉企案件追赃挽损,从“检蓝调解工作室”的多元共治到“一室一品”的柯城实践,花园检察室干警用脚步丈量民情,以担当回应期盼,让法治根系深扎基层土壤。 

检察室是检察职能下沉基层的重要载体,也是“枫桥经验”在检察环节的实践落脚点,公开听证是检察机关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检察机关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近期,花园检察室积极创新公开听证模式,通过构建 “第三方独立审查 + 多领域专业研判” 机制,对事实认定、证据采信及法律适用等展开多维度探讨,确保审查结论客观中立,彰显司法理性与温度 。


阳光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


今年4月,柯城区检察院花园检察室在花园街道举办了一场妨害药品管理案件的听证会。会上,案件承办检察官通过多媒体示证,详细展示犯罪嫌疑人销售减肥药案的证据链条、法律适用依据及拟作相对不起诉理由。

由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听证员、特别专家组成的听证团,围绕“犯罪事实”、“社会危害性评估”等焦点展开专业问询。经过独立评议,听证员一致认为:“该案处理既坚守法律底线,又体现司法温度,真正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花园检察室创新推行“移动听证”工作模式,依托辖区6个街道检察驿站设立流动听证点,将听证会开到群众“家门口”,让司法审查更接地气、更近民意。该模式严格遵循“办案人汇报+听证员问询+集中评议”标准化流程,对拟不起诉案件实行个案单独陈述、独立评议,并采用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听证笔录现场确认等规范化措施,确保每场听证程序严谨、结果公正,切实提升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


浸润式普法:法治教育“零距离”


“这些含有精麻成分的减肥产品,看似见效快,实则危害健康.....”听证会结束后,检察干警还结合案件背后的风险点和法律问题,对花园街道干部、群众开展普法宣传,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重点讲解剖析“网红减肥药”背后的法律风险及危害性,为群众呈上了一堂鲜活生动的“公开课”,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人民监督员金女士深有感触:“此次听证也是对我们的普法,以前都没有听说过这个罪名,觉得法律条文离我们很远,现在检察官把案例变成故事讲,还教我们辨别方法,这样的普法既生动又实用。”

这种将普法宣传嵌入司法实践的新模式,已开展专题宣讲6场次,覆盖群众150余人次。


检察+人大,企业门口的听证会让暖企安商更深入 


同月,为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到检察工作中,该检察室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街道代表走进检察室开设在智造新城高新园区亲清护企中心的检察驿站,实地参观了解检察驿站的职能情况,一同参与了检察室办理的某企业员工孔某某信用卡诈骗案的公开听证活动,“零距离”感受检察履职办案。

 代表委员一行观看了花园检察室在驿站的工作展示台,检察室负责人向各位代表委员、街道干部介绍检察室的发展历程、工作职能及相关品牌建设情况。

 下一步,花园检察室将继续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立足检察职能,主动参与基层治理,把打造“枫桥式检察室”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载体。从街道巷陌到企业园区,从个案办理到社会治理,花园检察室将继续深化“检力下沉、服务前移”工作理念,让每场听证会成为法治教育的公开课、社情民意的收集站、基层治理的助推器。以“如我在诉”的情怀打磨每一起“小案”,用“止于至善”的追求办好每一件“小事”,让法治之光照亮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